庆祝第37个教师节之“我身边的好老师”— 杨俊生:他让延安学子看到“希望之光”
作为无锡市第十六批赴延安支教教师的一员,他在洛川塬上讲述“平凡的世界”,在访贫问苦中“深度阅读”黄土高原。一年的支教工作结束后,他又服从组织安排,到延长县高级中学继续支教。他就是宜兴市官林中学教师杨俊生。
2019年8月14号,杨俊生老师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踏上了赴延安的支教之旅。两年的支教时光弹指一挥间,他克服了饮食不习惯和气候不适应等多种困难,被岁月浸染的两鬓白发见证了这段平凡而又光辉的日子。
图为:宜兴市官林中学 杨俊生老师
醉美两鬓白发缘支教,两年情系延安洒真情。2020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杨俊生老师的支教事迹,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他的支教故事三次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年9月8日,光明日报社红船初心栏目以“做一名黄土高原的深度‘阅读者’”为标题,报道了他在延安的课改事迹,无锡日报、无锡教育电视台、陕西网、无锡教育公众号、宜兴教育公众号等媒体也报道了他的支教事迹。
芬芳的教科研之花
开在陕北这块神圣的大地上
初到延安市一中,杨俊生老师带两个高二班级的语文课,每周晚自习在教室坐班3次。他听了延安市一中50多位老师的课,发放了1000多份学生调查问卷,决定从引领延安市一中老师改变课堂结构出发,杨俊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全体教师开了一周的公开课,这一周里,他的语文课对所有延安市一中教师开放,很多教师听了他的课后感叹:“原来高中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
延安市一中历史组蒋锐敏老师申报的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研究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ZYZX2019112B)正处在中期评估阶段,杨俊生老师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了课题研究,他还指导蒋锐敏老师怎样划分子课题、怎样调动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积极性、怎样搜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怎样规范书写课题结题报告等。2020年5月,此课题顺利结题,很多教师都在这个课题研究中获得了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满春园。杨俊生老师在延安支教期间,先后在延安市一中、延安市江苏中学、洛川县土基镇初级中学、延长县高级中学、延长县黑家堡初级中学、延长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上过20多次公开课,举办过20多场讲座。2020年11月,杨俊生给延长县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向培训的延长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介绍了加拿大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并就宜兴市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作了汇报。目前,延长县从幼儿园到小学、高中,教师教科研意识增强了,通过教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已经得到延长县全体教师的认同,教科研之花绽放在陕北这块神圣的大地上。
智慧与情怀兼具,
他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
无锡的教育是充满柔情和智慧的,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教育者充满人情味。有人情味的教育才有温度,杨老师始终是有情怀的支教老师。
有一次,杨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位个头不高的同学坐在最后一排听课,似乎很吃力,这个学生总是被前面同学挡住看黑板的视线。杨老师了解到原因,原来是一次课堂检测时,这个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被班主任“罚”到最后一排就座。杨老师找到班主任,当着这个学生的面,说把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借”10分给这个学生,让这个学生坐到前排安心听课。期末的时候,让这个学生“还”10分给杨老师。班主任同意了,这个学生很开心,到了期末的时候,学生发挥出色,而杨老师的名字也深深地烙印在这个学生的心中。
2020年8月,杨俊生老师前往延长县高级中学支教,带两个高三复读班语文课。复读班学生心理压力大,上课时会不自觉打瞌睡。杨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后,买了一瓶清凉油带在身边。上课的时候,哪位学生打瞌睡,他就拿出清凉油,给学生的太阳穴抹一抹,学生自然就有精神了。
如果说关心学生要有智慧,那么,教育教学管理更需要智慧。作为一名挂职副校长,杨俊生把无锡地区高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带入了延长县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后,杨老师发现扫描答案卷没有及时发给学生,而且教师分析试卷也没有学生答案卷。随后,他在全校教学会议上强调,每次检测都应该把网上的小分统计好,分发给每一个学生。答案卷扫描后,一定要按时分发给学生。教师把网上所有小分打印分发给每个学生,这样教师的试卷讲评课才会有的放矢,此举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扶志扶智,
他用爱温暖着洛川延长
在杨俊生老师的手机屏幕上,至今还有一个钉钉软件,那是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他在家中给延安市一中学生上课留下的“痕迹”。疫情无情人有情,杨老师在宜兴的家中,通过钉钉软件系统直播教学内容,后来他发现通过电脑钉钉上课效果更好,就把女儿的电脑“借”来,给延安市一中学生上课,读初三的女儿只能靠回看功能,错开时间上初三的网课。疫情期间,杨老师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延安高中学生上课,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士气。
教育是爱的艺术。无论在延安市一中还是在延长县高级中学,贫困学生始终是杨俊生老师心中牵挂的人。在洛川,杨老师家访贫困生10多人,资助贫困生10多人。杨老师还联系了宜兴市东域小学史冬梅老师,史老师把家中孩子的衣服快递给了延安市一中的贫困学生。
延长县高级中学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高三(2)班李晓莲(化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李同学家住在离延长县城一百多里的罗子山脚下,她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手有残疾,全家一年的收入主要靠种红薯获得。了解情况后,杨俊生老师立即坐车坐了一个多小时,接着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李晓莲家进行家访。杨老师还联系了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帮助他们把红薯卖出大山,并把稿费给了李晓莲。看到李同学学习不断进步,杨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爱最真,教育的爱最善,教育的爱最美。在两年的支教生涯中,杨俊生老师舍“小家”为“大家”,他用真善美的灵动智慧,为延安老区教育带去了先进的无锡教育理念,他善于学习,他在支教中汲取了神圣如山的延安精神的精髓。杨俊生老师是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延安和无锡两地的人。他用教育实践把无锡教育理念和延安精神融合起来,书写了苏陕教育合作的传奇。2020年7月,杨俊生老师获得了“延安市优秀教师”称号。如今他还在延长县高级中学支教,杨老师说:“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600多个日夜,那是一个教育人“平凡的世界”,是一个支教者的“热血和梦想”。延安精神在杨俊生的身上打下红色烙印,他也让延安学子看到知识之火燃起的“希望之光”。